当前位置:首 页-->馆内资讯
  • 昆明市博物馆两个文物保护项目通过结项验收
  • 作者:保管与科技保护部  发布时间:2022-9-29  已被阅读:7488次
  •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和生生不息的实物见证,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历史根脉,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资源。近年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国家文物局、文化部、科技部相继出台《国家“十三五”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科技创新规划》《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加强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工作通知》等一系列政策,为新时期文物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与此同时,我国博物馆行业也积极响应政策精神,不断扩大开放合作,引进先进理念、科学方法,实施文物预防性保护工程,加强保护、修复技术创新,突破了一些过去难以解决的博物馆文物保护难题,推动了博物馆文物保护模式的转变。
        一、昆明市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二期)项目
        自2019年起,昆明市博物馆开展了为期两年的昆明市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一期)项目建设,在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质量评估、风险调控、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为进一步完善馆藏珍贵文物预防性保护机制、提升博物馆预防性保护综合能力、发挥昆明市博物馆示范作用、强化昆明区域文物保护统筹管理能力,2022年1月昆明市博物馆完成项目招投标等前期工作,正式开始实施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二期)项目。



    ▲建设目标
     
        昆明市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二期)项目是国家文物局“十三五”规划之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的资助项目,也是昆明市博物馆2022年度的重要目标任务。项目实施遵循文物保护相关原则和绿色博物馆发展理念,尊重传统手段,引进科技创新,在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一期)项目建设成果基础上,一方面,重点改造试点展厅环境、升级灯光照明系统、更换展柜、配置文物无酸囊匣等措施,改善馆藏文物的保存环境,大幅提升博物馆的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文物调控设备设施的配置,对文物保存微环境实施有效的‘稳定、洁净、安全、健康’调控;最后通过完善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系统建设,全面提升博物馆整体环境监测调控能力。项目建成后使昆明市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是“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并重”这一重要发展方向的进一步探索实践,其实施经验和成果也将会助力云南省昆明市文物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为行业内相关领域的实践提供借鉴和经验。



    ▲四号展厅及青铜展厅效果
     
        2022年9月27日上午,云南省文物局会同昆明市文物局组织相关专家对昆明市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二期)项目进行结项验收评审。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云南省博物馆、昆明理工大学4家单位的5位专家分别出席了项目的验收评审会议。专家组听取结项专题汇报、审查结项资料、经实地查验,质询讨论等,一致认为项目依据“稳定、洁净”预防性保护理念,针对昆明市博物馆文物藏品、陈列展览和文物库房的环境需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云南文物局批复要求认真组织实施,项目管理规范,实施有效,按期完成了环境监测、微环境调控、柜架、囊匣配置等任务,达到了项目的预期目标,同时,项目搭建了昆明市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平台,实现了覆盖试点库房和试点展厅室内环境质量实时监测和示范性调控,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制,提升昆明市博物馆的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能力,且竣工结项验收资料齐全,符合相关验收要求,为国内类似文物保护项目提供有益的成功经验,一致同意项目通过结项验收。
     


    ▲会议现场照片
     
        二、昆明市博物馆馆藏陶瓷文物保护修复项目
        2022年9月27日下午,云南省文物局会同昆明市文物局组织有关专家在昆明市博物馆召开“昆明市博物馆馆藏陶瓷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结项验收会议,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云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云南省博物馆、云南省文物商店有限公司、云南大学等5家单位的专家分别出席了项目的验收评审会议。与会专家听取了项目业主方和承建单位的汇报,进行了现场修复文物查验,详细审阅了项目设计及实施方案、文物保护修复档案、项目总结报告等,对项目预期目标、文物保护修复技术路线、方法步骤、完成效果等进行了质询和讨论,一致认为技术路线基本合理,保护修复技术基本恰当,使用的材料、工艺基本适用,实施过程管理基本规范,保护修复档案记录基本完整、资料基本齐全、基本符合文物保护修复行业规范,原则同意项目通过验收。
     
     ▲会议现场照片
     
        此次完成保护修复的馆藏陶瓷文物共计61件,在馆藏文物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主要病害为残缺、破碎、表面污染等,通过拆除考古早期修复、清洗、拼对粘接、补配、上釉作色等技术措施,消除了文物病害、维持了文物的稳定状态、恢复了文物的原貌,本体稳定性得到了提高,满足了博物馆保管及展陈的需要。

    ▲003103明青花凤穿牡丹纹荷叶盖罐修复前后对比照片


    ▲000916东汉陶房修复前后对比照片


    ▲006790元末明初景德镇窑青釉贴塑缠枝牡丹纹双銴耳三足香炉修复前后对比照片


    ▲007029元末明初青花鱼藻纹折沿盘修复前后对比照片


    ▲003108明青花狮子滚绣球湹枝牡丹纹盖罐修复前后对比照片
       
        下一步,我馆将按照专家组的指导性建议,进一步完善结项总结报告和修复档案等资料;充分利用好现有设备,对设备的应用和数据记录进行认真研究,加强项目后期运行管理,充分发挥文物预防性保护的作用,并做好单位日常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 博物馆概况 | 常设展览 | 市博收藏 | 本馆资讯 | 文博集萃 | 访问[50140137]人次
  • Copyright(c)2009-2016:Kmmusenm.com 2016 昆明市博物馆   地 址:云南省昆明市拓东路93号
  • 滇公网安备:53011102000142号  备案:滇ICP备09004979号-1  云南网警 网络报警
  •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