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馆内资讯
  • 声音里的历史记忆——孙元灵老师捐赠老唱片整理侧记
  • 作者:保管与科技保护部  发布时间:2022-10-17  已被阅读:7487次
  •     日前,由昆明市博物馆原副书记王咏梅女士(退休)牵线,我馆有幸获得昆明市第十中学退休教师孙元灵女士捐赠的老唱片一批346张。唱片种类包含了民国时期多家唱片公司发行的10吋粗纹黑胶唱片;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唱片厂、中国唱片厂自主生产的10吋粗纹黑胶唱片;1958年中国唱片社成立后研制生产的10吋和12吋密纹黑胶唱片;以及1966年后中国自产的8吋薄膜唱片。唱片内容则涵盖了京剧、地方戏曲、评书、快板、相声等曲艺、革命样板戏、时代歌曲及音乐欣赏等多个方面。


     
         这批老唱片为孙元灵女士父辈及其家人历经三代、跨度百年的收藏珍品,不仅是中国唱片发展史的有力见证,更是国人半个多世纪文化娱乐史的丰富呈现。
        在整理过程中,中国唱片业发展的脉络通过一张张老旧的唱片,清晰地凸现在眼前。
        留声机和唱片最早约在1897年前后出现于上海。此时留声机和唱片在世界范围内尚属新生事物,中国还不具备生产唱片的能力,而从中看到了商机的外国商人们则开始着手创立唱片公司,并向中国消费者推出适合他们需求的唱片。
        最早在中国成立公司并销售留声机和唱片的是法国人乐浜生,他于1908年在上海成立“伯德洋行”,经过两年的发展,1910年正式创立“东方百代唱片公司”,成为中国大地上的第一家唱片公司。与此同时,美国“胜利唱机公司”(HMV)也在上海设立公司开展业务。这一阶段的唱片制作采取的方式是在中国进行录音,然后送到国外制作唱片,再运回中国销售。由此产生的第一批京剧唱片,被视为中国唱片事业开始起步的象征。
     

        1917年,位于上海衡山路811号的百代公司唱片厂正式投产,成为中国首家唱片制造厂,以生产钻针粗纹唱片为主,而中国本土制作的第一张唱片由此诞生,中国唱片业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大步。同年,孙中山先生邀请日本人铿尾庆到上海创办“大中华留声唱片公司”并很快进入市场。至此,民国最具影响力的三家外资唱片公司在上海展开了业务角逐。其中尤以法资百代(EMI)和美国胜利(HMV)之间的竞争最为激烈。因百代唱片公司以“雄鸡报晓”为商标,胜利唱机公司以“狗听喇叭”为商标,双方的激烈竞争被时人戏称为“鸡犬之争”,也算中国唱片史上的一段笑谈。
     

      
        时至20世纪30年代,百代唱片从录音到唱片生产,设备和技术不断升级换代,成为中国乃至东亚地区设备最先进、规模最大、产量最高、影响最广的唱片企业,不仅生产自己公司录制的唱片,还为其他公司进行唱片代工,最终占据中国唱片市场的绝对龙头地位,一时风头无两。
     
     
        在法商百代高速发展的同时,20世纪20-30年代,上海经济的繁荣带来了中国唱片业发展的爆发期。不仅继续吸引外商投资者,更激发了中国民族资本不甘落后的斗志。一时间,上海滩集中了规模大小不等的唱片公司竟多达30余家,其中影响力较大的包括1925年由德资创办的“高亭华行股份有限公司”。
     

        而在“华商资本,华人制造”思想的倡导下,中国民族资本也开始涌入唱片业,并先后创建多家唱片公司。如:于1927年创办的 “上海蓓开唱片公司”,志气颇高。在首期发行唱片时即定位于“蓓开公司之发起,即欲为唱片界开一新纪元,故对于出品之物质与式样方面,无一不求其尽善尽美,翼与他家争一日之短长,所收之戏曲,曾经京沪诸评剧家之互相推敲,选择既精,支配尤匀,自信足以一洗潦草苟且之通病。”由此,为后人留下了一批制作精良的京剧名家唱片。
     
     
        1928年创办的“长城唱片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制作发行当时京剧名家的作品,1933年左右停止经营,虽然存在时间较短,但其所录制发行的京剧唱片艺术价值相对较高。


        此外还有创办于1929年的“开明公司”和创办于1930年的“新月留声机唱片公司”等也是当时影响力较大的民族资本唱片公司。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27年由华资完全替换了“大中华留声唱片公司”的日资,中国拥有了第一家真正属于自己的唱片厂,至此中国唱片业的自主发展步入正轨。
        随着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唱片业发展几近停滞。直至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上海市军管会接管大中华唱片厂,并很快生产发行了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一批唱片,标志着新中国唱片事业的开端。
        1951年1月,大中华唱片厂正式改名为人民唱片厂,4个月后迁往北京,改称北京人民唱片厂。
        1952年1月,华东工业部租用了百代公司原有的厂房和设备,成立了上海唱片厂,唱片牌号“中华唱片”,商标图案为天安门和华表。


     
        1954年3月,北京人民唱片厂迁回上海,并与上海唱片厂合并,组建新的上海人民唱片厂,从而形成了全国只有一家唱片厂的格局。


     
        1955年1月,上海人民唱片厂正式更名为中国唱片厂,唱片牌号更改为“中国唱片”,以天安门图案为品牌商标。国内规模最大的唱片生产企业由此诞生。


        1958年6月17日,中国唱片社正式成立。同年9月,中国唱片厂压制出我国第一张33转10吋中密纹唱片,实现了我国在唱片工业上的巨大技术突破。相较于粗纹唱片,除了唱片纹路变细变窄外,密纹唱片具有音质更好、每面刻录时间更长的两大特点。一面唱片的刻录时长由原来的3-5分钟增加至15-25分钟,甚至更长,可容纳的内容实现了多倍增长。
     

        1966年4月,中国唱片厂成功研制出我国首批薄膜唱片。薄膜唱片以塑料为原材料,属于密纹唱片类型。大小为8吋(直径175mm),每面刻录时长约6分钟。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造价低廉的优点,非常适合普及推广。同时,相较于黑胶唱片,薄膜唱片的音质相对逊色不少。


        1976年3月,中国唱片厂又成功研制出国产10吋(直径254mm)大薄膜唱片。这一革新,促进了越加丰富多样的音乐戏曲作品更为广泛地进入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成为人们的精神指引和文化滋养。
       
     

     
        1979年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种新的声音载体产生了。盒式录音带,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磁带,开始伴着中国流行音乐席卷全国,迅速成为万千家庭的“新宠”。而唱片则逐渐被淘汰,最终成为音像发展的历史记忆。
        唱片作为一种声音载体,在历史上广泛存在的时间不算长,但却以独特的实物方式为后世保存了许多非物质类的文化遗产。尤其在我国,唱片实为促进民国京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唱片传入中国后,四大名旦、四大须生等梨园泰斗纷纷灌音,使得更多的票友足不出户,即可遍听天下国腔雅韵。京剧和唱片之间的结合,起到了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作用。如今,这些唱片更是成为了弥足珍贵的声音遗产,让一代名伶的风采不改、历久弥新。而革命现代京剧和红歌,传递了一个时代激昂的声音和一代人气势磅礴、信仰坚定的精神内在,以唱片的形式得以记录,成为声音里的历史记忆,永久流传。
       

        最后,向孙元灵老师及其家人对高雅情趣不懈追求的境界,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心呵护与传承所作出的努力深表敬意!同时向孙老师对我馆的无私馈赠诚致谢意!
     

  • 博物馆概况 | 常设展览 | 市博收藏 | 本馆资讯 | 文博集萃 | 访问[49899967]人次
  • Copyright(c)2009-2016:Kmmusenm.com 2016 昆明市博物馆   地 址:云南省昆明市拓东路93号
  • 滇公网安备:53011102000142号  备案:滇ICP备09004979号-1  云南网警 网络报警
  •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