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昆明历史
  • “我们的节日”之重阳节
  • 作者:展览部  发布时间:2020-10-23  已被阅读:8509次


  •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重阳节起源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楚辞》中已提到了。屈原《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然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节日。三国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明确写出重阳之饮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风俗。到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

    重阳节习俗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
     
    登高
        在古代,民间有重阳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登高所到之处,一般是登高山或高塔。
     
    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是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热闹。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茱萸香袋,还有插在头上的。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京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习俗。自唐代开始,历代盛行。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清代,北京重阳节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以“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重阳诗篇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说明:本文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

  • 博物馆概况 | 常设展览 | 市博收藏 | 本馆资讯 | 文博集萃 | 访问[50006243]人次
  • Copyright(c)2009-2016:Kmmusenm.com 2016 昆明市博物馆   地 址:云南省昆明市拓东路93号
  • 滇公网安备:53011102000142号  备案:滇ICP备09004979号-1  云南网警 网络报警
  •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