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学术园地
  • 转《革命旧址如何做到“修旧如旧”?》
  • 作者:保管部 科技保护部  发布时间:2013-9-23  已被阅读:11255次
  • 来源:中国文物报2013年9月20日8版    作者:周见美

    近几年来,一些革命旧址周边环境不断改造,大量的老民房被拆掉重建,大量的农田被占用,使得更多的旧址常常被修复一新,周边环境绿化一新,让人在参观旧址时,很难融入到革命战争年代的那种氛围当中去。现在的青少年,他们从小生活在蜜罐里,根本想象不到战争年代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艰苦的生存环境,到了一处环境优美,房屋建筑很好的地方,难免会发出一些感慨,觉得红军当年还很会选地方,环境优美、山清水秀。笔者以为,每处旧居旧址都是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时期所发生的一些重大的历史史实,所以,在修复旧址时,不但文物的本体要求“修旧如旧”,更重要的是周边环境也要与之相协调,要让人一走进旧址,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特别是对于现在的青少年来说,他们生长在高科技时代,如果说旧址修复得太好,环境太优美,让他们根本无法体会到当年的革命斗争是在如何艰苦的情形下开展起来的。

        革命旧居旧址究竟怎样才能做到“修旧如旧”呢?我想通过自身的体会谈谈看法。

        一、要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统一规划。在城乡规划中,城乡的建设日新月异地在发生变化,每一处地方,都很有可能会被纳入到城乡建设中去。那么,当涉及到旧址周边的规划建设时,文物部门应当参与其中,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尽可能使周边环境与旧址本体建筑相适应,以免在建设过程中,旧址被新建的高楼大厦或是广场所包围,使旧址显得相当地不协调。其实,周边环境的改造,并不是指周边环境的优美,而是应当注重周边环境与旧址本体相吻合,如对旧址周边保护范围内的农田、民房的保存。我们应当尽己所能,与各部门间协调好,力求保住原貌,真正地做到“修旧如旧”。井冈山大井毛泽东同志旧居,是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的周边环境相对来说还是保存得很不错。周边的几栋民房还土房,周边的稻田也保留下来了,在建设控制地带内,依旧是在稻田种上红米,秋收时组织人员穿上红军服割稻子。当孩子们看到成熟的稻子,他们的父母一定会告诉他平常吃的粮食就是这样种出来的。虽说插秧、割稻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效果会远比苍白无力的说教要好得多。

      二、旧址的修复尽量使用本体原材料。旧址的修复,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旧址本体,但是很多地方因为旧址本体的破烂不堪,修复起来嫌麻烦,加上没有专业的修复公司,所以有时索性就把整个旧址拆掉重建(当然,有些旧址实在破烂得无法在原基础上修复,那就另当别论了),让其“焕然一新”,令人可惜。其实,旧址的破烂,一方面表现了它的陈旧感,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其历史的沧桑感,一旦拆除,给人们感觉立即荡然无存。修复旧址时,原有的东西能够保存下来应该尽量保存下来,需要修补的地方,如修复糟朽、缺失木构件,修补墙体等,都要合理利用原构件材料,对补配的新构件要做着旧处理,尽量达到原汁原味的效果,留住旧址原本的特色,而不是一味地简单修补,就像一个三合土的地面如果出现一个洼地,仅仅用水泥填补一下就完事了,那会让观众觉得很碍眼。

      三、加大文物保护的宣传力度。在2007年-2011年为时五年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当中,我们走遍了井冈山的所有行政村和大部分的自然村。普查过程中发现,有些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在不经意之间就建起了一栋民房。在新农村建设中,村民改善自己的住房条件无可非议。虽然市级以上的文物保护单位都竖有标志牌,并在标志牌的背面写有此旧址点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但可能是因为我们的宣传不是特别到位,村民们并不是很留意这个说明牌,也不知道这个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对他们建房所具有约束力。如果我们把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全市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宣传册子发放到每个乡镇场乃至每一个行政村,让村民们至少是村干部能够很好地了解并掌握自己所在村的旧址点的情况,在规划中就能避免房屋的乱搭乱建了。

      总之,革命旧居旧址的“修旧如旧”,不是为了修旧而修旧,而是为了让文物益寿延年。如果改变了原貌,那历史的内涵与真实感也会随之丧失,旧居旧址的保护和维修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爱护文物、保护文物,不仅仅是文物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每一位公民都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 博物馆概况 | 常设展览 | 市博收藏 | 本馆资讯 | 文博集萃 | 访问[50105818]人次
  • Copyright(c)2009-2016:Kmmusenm.com 2016 昆明市博物馆   地 址:云南省昆明市拓东路93号
  • 滇公网安备:53011102000142号  备案:滇ICP备09004979号-1  云南网警 网络报警
  •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