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文物保护
  • 馆、校联合赴禄劝县三道门遗址开展环境考古
  • 作者:考古与社会文物部  发布时间:2024-6-26  已被阅读:4723次
  •     6 月 12 日至18日,昆明市博物馆(昆明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中心)与云南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联合前往禄劝县转龙镇三道门遗址开展环境考古工作。
        

    遗址环境考古采样

     
        三道门遗址位于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转龙镇腊乌卡村委会的马鹿山腰上,25°53′42.2″N,102°51′49.6″E,海拔1982米,洗马河。距离镇政府所在地约 1 千米,占地面积约148 平方米。因有三个敞开且相邻的洞口而得名,紧邻金沙江支流洗马河,水平距离约 15 米,洞口朝东偏北方向。
     

    三道门遗址全景照

     
    该遗址是2009 年5月,原云南省文物考古所吉学平研究员率队到此洞考察石刻碑时,根据当地群众提供的线索,对其进行了考古调查。洞内堆积土层厚 1.2 米,共分为四层:第一层为褐红色扰乱层,厚 10 至 20 厘米;第二层为褐黑色砂质粘土层,含大量石制品及碳屑,厚 23 厘米;第三层为黄褐色砂质粘土层,含大量石制品及少量碳屑,厚 75 厘米;第四层为褐色含砂砾石粘土层,钙质胶结,为原生地层堆积,不含石制品。
     

    遗址2009年首次调查工作照

     
    三道门遗址在洞内先后出土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等石器 50 余件,为研究当地史前人类的生产、生活及其活动范围提供了实物依据,填补了禄劝乃至昆明地区史前文化旧石器时期的空白,具有重要的考古学研究价值。
     

    2009年调查发现的旧石器

     
    在考古与社会文物部主任李培聪现场指导下,来自云南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5名博士和研究生同学进行环境考古取样,通过对不同土层取样,对考古遗址中包含的动植物遗存及孢粉进行鉴定和分析,来复原古代的植物群落进而恢复自然环境,以及古人开发利用植物资源的方式和人地关系演变。通过对考古堆积中植硅石的大小、形状和种类及密度等进行分析,研究古人开发利用植物资源的方式和人地关系演变。
     

    此次环境考古的地层剖面

     
     
    植物考古(浮选)
     
        据悉,昆明市博物馆(昆明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中心)于 2023 年 9 月 6 日与云南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签订了“考古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在框架协议中,充分利用昆明市丰富的文物资源开展植物考古学、环境考古学科技测试分析,共同推动我国(尤其是云南)早期人类文化交流与南方丝绸之路历史研究。此次联合前往“三道门遗址”进行环境考古,正是履行此前签订的合作协议。


    END

    图文供稿 | 任传振、李培聪
    网络技术 | 秦惟跃
    初审 | 李晓帆
    终审 | 陈   浩

  • 博物馆概况 | 常设展览 | 市博收藏 | 本馆资讯 | 文博集萃 | 访问[61215091]人次
  • Copyright(c)2009-2016:Kmmusenm.com 2016 昆明市博物馆   地 址:云南省昆明市拓东路93号
  • 滇公网安备:53011102000142号  备案:滇ICP备09004979号-1  云南网警 网络报警
  •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