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公告
  • 昆明市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
  • 作者:昆明市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1-12-28  已被阅读:1110次

  • 前 言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规划是文化和旅游部组建以来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昆明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旨在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文旅产业高质量升级,为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挑大梁”、“当好排头兵”。本规划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的主线,以文旅融合、供给优化、提振消费为核心,通过丰富昆明市文化和旅游产品及服务供给,优化文化和旅游消费结构及消费环境,放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引领效应,兼顾文化旅游产业和事业、主客共享的文化旅游空间,进一步增强文化和旅游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为昆明市提升国内外文化和旅游产业竞争力,建设世界一流的健康生活目的地,提供了高质量可落地、有广泛群众基础、有长远内生潜力的“十四五”规划。
        本规划系统阐明了未来五年昆明市博物馆发展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是制定昆明市博物馆规划和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是加快昆明市文博行业发展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十四五”发展思路与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以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优化结构、提升能级、做大总量、做优质量,引领带动全省文旅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深化文化和旅游融合,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满意度,让春城昆明更有温度,让人民更加幸福,使昆明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春城、历史文化名城、国际大健康名城和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
     
    第二节基本原则

        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生态文明。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以生态文明引领全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示范城市。对滇池、阳宗海等生态敏感区域要坚持保护第一、坚守生态底线,妥善处理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确保文化内容生产绿色健康、项目建设严守红线、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发挥文化产业轻资产特点,助推生态经济崛起,将昆明打造成人、文、城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城市。
        坚持人民至上,推进共建共享。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文化大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创作生产导向,坚持创作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作品,坚持以游客需求为导向、以改善民生为目标,推进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的均衡化发展,使全体人民在文化和旅游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逐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愿望。加强统筹管理,建立协同机制,优化配置各方资源,发挥整体优势,提升综合效益。
        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发挥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不同群体文化和旅游权益等方面的主导理念和引导作用,树立成本和服务意识,强调存量资源的优化整合,加快补齐服务短板,提升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数字化水平。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机制,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促进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形成共建共享格局。
        坚持改革创新,强化文旅融合。把创新摆在文化和旅游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内容和形式,促进文化、旅游、科技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旅游服务效能,努力丰富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有效供给。推进“5G+”智慧文旅建设,创新文化和旅游应用及传播方式。增强市场资源配置能力和政府服务能力,创新实现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改革创新促发展、促繁荣。
     
    第二章 各部门重点任务分工

    第一节 公共服务部

        一、提升流动博物馆巡展宣传活动
        昆明市流动博物馆是昆明市博物馆自2004年策划并打造的流动巡展特色品牌,是云南省乃至全国举办最早的流动博物馆之一。昆明市流动博物馆主要承担社会教育服务的重任,架构博物馆与社会公众的桥梁,采取主动走出去办展,将展览送至最需要的人群当中。至今,昆明市流动博物馆已服务社会各界观众近20年,收获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未来几年,公共服务部将继续做好流动博物馆巡展宣传,进一步丰富并拓展巡展内容、逐步开发新的巡展方式。
        二、扩大社会教育活动功能
        1、为了进一步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学校教育体系,提升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的效果,使博物馆成为未成年人的学习打卡地,未来几年,公共服务部将充分利用博物馆现有资源,针对未成年人进行小小讲解员培训,开展文物保护、科普知识等方面的社会教育活动。
        2、利用每年的临时展览开展讲座及社教活动。
        3、开展昆明城市“考古”研学社教活动。
        拟与相关机构合作,根基于昆明的历史和文化,通过讲座介绍、实地“考古”(参观考察昆明市内现存几座较早的地面建筑及昆明市博物馆),了解昆明由东京城到云南省会昆明城(公园765年以来)一千二百五十年的城市沿革。
        三、加强讲解和志愿者服务工作水平
        1、根据昆明文化服务志愿者的要求以及博物馆对外服务的需要,昆明市博物馆设志愿服务队,并在博物馆前台公示志愿服务内容。
        2、继续坚持开馆日至少一位志愿者在“学雷锋志愿者服务站”为参观观众进行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内容为:义务讲解、展厅引导、展厅内相关事宜的咨询、现场秩序的维护等。
        3、配合我馆的流动博物馆及党员活动日等活动,外出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4、每年 “3·5学雷锋日”,开展“3·5”学雷锋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5、每年“12.5”——国际志愿者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宣传《志愿服务条例》以及志愿服务的理念和精神。
        展厅内每天定时免费志愿讲解不少于2次。
        四、科普教育
        1、在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的组织下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2、利用我馆科普展览、通过举办活动和讲解,进行科普宣传。
        3、利用流动博物馆巡展进行科普宣传教育。
        五、宣传推广工作
        1、做好主题活动的宣传推广工作
        (1)每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宣传推广。
        (2)每年本馆自办展览的宣传推广。
        (3)每年文化遗产日的宣传推广。
        2、利用抖音平台,充分发动免费资源,围绕博物馆的工作发布抖音视频;重要展览的开展仪式、大型活动现场开通抖音直播,使更多的人云参与。
     
    第二节展览部

        认真负责做好每个固定展览的正常开放,继续对接和跟进固定展览和临展工作,继续认真用心的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展览方面:
        1、提高博物馆服务质量,为观众提供优质的服务。
        2、继续对接和跟进固定展览和临展工作。
        3、继续进行对1、2、3、4号临展厅和负二层国际艺术交流空间的维修、灯光、通风等升级调整工作,使我馆的办展环境能够更好。
        4、昆明市博物馆国际艺术空间平台的建设工作,尽力推动我馆5号厅艺术沙龙交流平台的建设工作。
        5、处理好突发性工作及任务继续认真用心的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工作要求:继续一如既往认真用心的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做到认真负责、做到充分展示。设计方案要对灯光、展柜、温湿度、通风做认真考虑,即要很好的展示又要充分保护。
        二、引、办展览方面:(如:历史、艺术类、自然科学类等)
        办展要求:应加强多元化、高水准展示和交流,为提高大众的鉴赏水平,培养良好文化意识,美化和提升大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博物馆品牌知名度。
        尽力推动我馆艺术交流平台的建设工作,策划专题系列艺术展、形成品牌、构建平台。
        发挥我馆藏品特点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交流展览的策划工作。(展览的选题、大纲的编写、实物图片的整理等方面入手进行)
        在经费允许的条件下可引进一些高质量的展览提供观众欣赏学习。
        人员方面:
        加强人员的培训工作为新人提供学习机会,部门做好管理提供基础条件,发挥部门人员的优势和长处;提高主动性、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把各自的优势和专业充分发挥到工作中来。
     
     
    第三节考古部

        考古部全体同志将加强部门人员思想政治学习,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党的“十九大”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贺信中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重要讲话的四点要求,结合《国家“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及《云南省“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和规定,结合昆明市文物保护的实际,科学规划考古工作,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整合省内外学术资源,认真讲好中国故事和昆明故事,以“大考古、大研究、大保护、大展示”的战略高度促进昆明文博事业的大发展,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新贡献。结合昆明市文物考古工作的实际制定如下十四五规划方案:
        1、积极配合城市基本建设,做好各项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工作。正确认识昆明市文物保护工作的实际,把合理开发和保护利用放在昆明市文物保护工作的首位。继续深化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合作,配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完成各项城市考古调勘工作。积极探索和推进考古前置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争取使昆明市成为云南省考古前置的试点和改革单位。不断规范昆明市基本建设考古勘探管理,探索重大考古发现报告、新发现文物价值认定、文物保护补偿等制度,不断提升基本建设考古和文物保护的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
        2、在“春城计划”高层次人才春城拔尖人才专项经费的支持下及单位相关经费的支持下,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有效整合昆明市博物馆历年累积的考古调查和发掘的资料,进行出土文物的整理,并最终完成考古发掘报告的出版。
        3、依托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经费,逐年年完成寻甸考武遗址出土文物的修复、整理,并最终公开出版考古发掘报告。积极争取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深度合作,每年依托该所经费完成一项昆明市辖区内的考古发掘项目。依托昆明市博物馆历年来的考古研究成果举办昆明市文物考古成就展,积极向民众宣传文物保护法。配合县区相关机构完成文物考古研究,比如配合呈贡区政协完成呈贡地区青铜墓地专题研究。
        4、部门人员加强科研,以课题研究为导向,按时按质完成馆级课题《昆明地区窑业遗存调查及研究》,并在结项研究报告的基础上申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
        5、积极参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牵头实施的相关“考古中国”项目。加强考古学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等领域合作,集中优势力量解决重大历史问题,培育跨区域、多学科合作项目。
        6、有效整合昆明市的文物考古科研力量,以市文保中心为牵头单位,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逐年完成安宁法华寺、禄劝三台山、西山龙门石窟的专项文物考古调查报告及相关研究论著的出版。
        7、通过即将开展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考古部做好全市地下文物考古的业务指导,充分发挥部门副高以上人员的业务优势,做好专家指导工作。
        8、加强文物考古人才的培养,依托考古项目,通过田野考古培养人才,举办培训班。鼓励年轻人继续深造,为年轻人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到十四五结束,昆明市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建设成效显著。考古管理改革持续深化,考古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围绕重大历史问题的考古研究持续取得进展,考古人才队伍发展壮大,以文博机构专业人员为主体、社会力量为补充的人才队伍结构基本形成。力争使昆明市的文物考古工作成为全省的排头兵和标杆。努力使考古成果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四节保管与科技保护部

        一 、转换观念,提升昆明市博物馆藏品管理水平
        1997年建馆之初,昆明市博物馆保管部馆藏文物分类仅有青铜文物、书画文物、陶瓷文物、杂项文物、民族服饰、近现代文物等。随着文物藏品增长,并根据昆明市博物馆的发展需求,馆藏文物分类帐逐渐增加,逐年增加了飞虎队文物、民俗文物、室外文物、贝叶经、化石、电影胶片等不同分类帐,文物总账账目管理更加多元和复杂化。2000年馆藏文物总账总号数仅有1494件套。2011年文物藏品总账总号数已经增至6169件套,实际数量12239件。2022年馆藏文物总账总号数增至12337件套,实际数量35170件,文物总账总号数较2011年增长6168件套,实际数量较2011年增长22931件。此外,2022年,根据馆领导的指示精神,进一步调整和优化馆藏文物和资料管理,严格审核文物帐准入,加大馆藏资料的管理力度。截止2022年12月31日,馆藏资料帐合计780件套,实际数量2418件。(另有2019年古籍帐253部未计入内)。其中2001年至2021年原有资料530件套,实际数量1907件(包含综合资料、飞虎队资料、杂项陶瓷等资料、2021年新增现代书画等四项)。2022年馆藏资料帐新增杂项资料、陶器资料、瓷器资料3项,资料新增250件套,实际数量新增511件。
        十四五期间,随着馆藏文物的急剧增长,需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进一步提升昆明市博物馆藏品管理水平。首先要加强馆藏文物和资料管理规范化制度建设,遵循保护为主、全面登记、合理利用、动态监控、分类施策、分级管理的原则,健全馆藏资源管理机制,规范馆藏文物认定、定级、建账、建档,完善馆藏文物数据库管理,加强馆藏文物档案数字化建设,推进馆藏文物资源数据的共享利用。进一步做好文物资源资产的登录和清查,完善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保障国有文物资源资产安全完整、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同时,馆藏文物数量的急剧增长,也急需拓展文物库房空间,缓解文物库房空间不足的困难,满足文物藏品分类管理的要求,尽量将馆藏文物藏品与资料分库管理,解决文物藏品与资料混杂存放的尴尬局面,改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提升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水平。
        二、严谨求实,进一步规范昆明市博物馆藏品征集管理
        建馆之初,昆明市博物馆藏品资源捉襟见肘,藏品体系较为欠缺,馆藏文物较少。建馆二十多年来,昆明市博物馆始终立足于云南省会博物馆和城市博物馆的站位,注重昆明特色资源的征集和收藏,体现昆明地域个性特色,避免千馆一面,坚持不懈致力于文物藏品的征集工作,成效颇丰。博物馆通过考古发掘品移交、拍卖会购买、文物调拨、捐赠、笔会收集等多种行之有效的途经,不断扩大藏品来源。截至2022年12月31日,馆藏文物总号数12337件(套),实际数量35170件。其中珍贵文物合计730件(套),包括一级文物36件(套),二级文物60件(套),三级文物634件(套)。馆藏特色文物有古滇国青铜器、近现代云南名家书画、云南青花瓷器、二战飞虎队文物、南侨机工文物、云南少数民族文物、室外碑刻石刻、昆明地区恐龙化石标本、昆明记忆影像库等特色资源,为彰显昆明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保存昆明历史记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四五期间,遵照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制定的《国有博物馆藏品征集规程》(文物博发{2021}21号)等要求,进一步扩大藏品征集渠道,规范有序开展征集工作,优化博物馆藏品体系,增加馆藏。昆明市博物馆文物征集工作,根据本馆宗旨、定位、发展方向,通过购买或接受捐赠等方式取得藏品。博物馆要进一步规范过购买方式征集藏品的工作程序,拓宽博物馆文物征集资金筹措渠道,解决文物征集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此外,加强与社会力量的沟通和交流,积极鼓励个人及单位等社会捐赠,进一步规范相关捐赠程序,提升捐赠物品的管理和利用水平。
        三、服务社会,提升馆藏文物利用水平。
        十四五期间,立足馆藏文物资源优势,加强文物资源资产展示利用管理,有效盘活文物资源资产,不断完善馆藏文物传承利用体系,提高馆藏文物传承利用效率,推进文物合理利用。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优化馆内原创展览利用、临时展览利用、流动展览利用以及多种形式的社会利用方式,活化馆藏文物资源利用,深度挖掘和开发利用号馆藏资源,展现文物价值,传承好昆明历史文化名城基因,讲好昆明故事,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丰富的精神食粮,满足社会公共文化需求。
        四、承前启后,规划后备人员的培养和传帮带。
        十四五期间,紧跟时代步伐,积极给在岗的文物保管工作人员提供更多学习培训和业务交流的机会,加强文物保管人才的后备军建设,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队伍。保管部现有人员4人。年龄结构逐年老龄化,50岁以上2人,40岁以上2人,人均年龄50岁,人员梯队建设老龄化问题明显,新生代后备力量较为薄弱。现有人员专业结构单一,观念落后,创新能力不足,缺乏闯劲和冲劲,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差距甚远。保管部迫切需要补充文物保管人员,完善文物藏品管理相关工作,确保文物安全。
     
    第五节 保卫部

        为全面开展我馆安全保卫工作建设,结合我馆目前实际情况。确保安全保卫工作健康发展,特制定安全保卫五年工作规划。
        指导思想
        以保障防火防盗顺利开展为中心,以实现文物安全目标为主线,把完善和落实安全防范目标管理责任制作为基础,把狠抓各项规章制度作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群防群治、标本兼治、安全第一”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工作机制,加大人防、技防、物防建设,全面提高我馆安全保卫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和整体防范能力,确保国家文物财产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五年规划目标
        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好年度的各项工作,将我馆在安全方面建成硬件达标软件合格。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强,技防能力人人达标,处置突发事件能够灵活处置,在我馆形成人人讲安全,时时刻刻抓安全的良好格局。五年内将我馆的安全保卫工作做到正规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目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实施步骤
       我馆安全保卫工作五年内达到规划目标。和按照规划决定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一是依据《昆明市地方标准DB5301》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管理规范要求,设有消防控制室的,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每班不少于2人,并持证上岗。目前,消防监控室、保安人员不足,计划五年内增加相应的安保人员,并持证上岗。
        二是计划五年内把馆内现有大部分模拟摄像、视频监控、报警、门禁等系统,改造提升实现博物馆全覆盖,监控无死角全高清摄像头。
        三是加强全体职工人员的防盗、防火、安全生产等相关教育培训力度,不断实施强化教育。在全馆树立防火防盗安全的高度防范意识,年内开展安全知识培训和防火安全宣传教育达到不少于2次以上,要求参加培训职工人数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为我馆“人人讲安全”目标奠定基础。
        四是五年内在现有的安防、消防设施设备维护保养的基础上,做好设备的维护工作,确保安防、消防设施设备的正常有效运转。
        五是五年内做好消防气体灭火系统的七氟丙烷钢瓶检测预算资金的申报工作,并及时更换消防、安防设施设备的维修及部件维修工作。
        六是做好日常及重要节庆日的防火、防盗安全检查工作,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结合我馆实际工作全方面全方位的开展各类突发事件的演练工作,并全面提高我馆处置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七是逐步加大消防、安防、安保人员经费投入及消防、安防设施设备的配备。
        四、台账管理
        安全保卫台账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结合本馆本部门工作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让安全保卫工作为我馆各项工作得到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第六节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

        一、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健全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
        (一)不断提高文物保护工作水平
        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方针,积极主动把文物保护工作充分融入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和文旅融合的全局工作中去。不断健全完善本单位文物保护政策保障,结合昆明实际开展本单位制度修订和相关政策制定工作,因地制宜的制定出台、健全完善文物保护相关政策制度。
    进一步转变和拓展文物保护工作理念,不断拓宽文物资源保护领域,不断加大文物公布申报力度。
    认真做好不可移动文物抢救和修缮。推动全市各地区在科学统计本行政区域内各级文物保存现状、保护需求的基础上,确保“十四五”期间实施文物保护工程。
        (二)完善革命文物保护传承体系
        建立各相关部门间的协同配合机制。加强革命文物资源调查、资料征集、名录公布。加强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维修和,落实革命文物消防安全措施,开展馆藏革命文物保护修复。按照国家、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保护规划,认真做好全市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任务实施、项目建设。
        (三)大力推进文物科学合理利用
        始终坚持“保护为主、公益优先、服务公众、合理利用”原则,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对不可移动文物实施科学合理的利用,不断丰富和拓展不可移动文物利用方式、手段和渠道。在确保不可移动文物安全和科学评估文物承载能力的前提下,探索实践博物馆(陈列馆)建设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模式、公共文旅服务设施合并模式、文创产业植入模式、旅游景点打造模式、传统商贸再现模式、文艺演出展示模式、绿色办公利用模式、原住民和原功能延续模式等,解决单一文博展示空间利用率不高、社会、经济效益不充分等比较明显的问题。
    不断强化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旅游融合发展,加强对文物和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价值梳理和利用,适度开发为历史文化旅游景点、景区,推出一批文物领域研学旅行、体验旅游、休闲旅游产品和精品旅游线路,推动区域性文物资源整合和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适度发展服务业和休闲农业。重点启动石寨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继续实施云南陆军讲武堂展示提升等文物利用项目,对昆明旅游业的文化品位提升、产品线路丰富和产业结构转型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推进考古事业发展,探索考古遗址保护和活化利用
        加强考古工作管理,做好出土文物、标本和各类记录资料建档、保管,及时完善编制考古报告工作。提升考古发掘工作质量和科研水平。采取重要考古发掘项目设置驻场专家组,开展专题交流研讨等方式,做好文化遗址和出土文物的研究阐释。积极探索考古遗址保护和活化利用。创造条件对公众开放考古工地、考古工作站,开展形式多样的公众考古活动,充分发挥文物的公众教育作用。推进石寨山古墓群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对文物本体及环境等管控保护区实施严格保护管控前提下,建设主题展示区、考古体验中心和配套服务设施,打造一批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云南内容,丰富中华文明标识昆明内容,传承城市文脉和展示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文物旅游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共享昆明考古成果,认知和理解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需求。
        二、积极发挥窗口作用,推动昆明博物馆业健康规范发展
        (一)构建特色博物馆业发展格局
        不断推动博物馆陈列展览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实施博物馆群建设计划,成立博物馆联盟,探索建设博物馆总分馆制,积极参与博物馆群落建设。
        (二)积极发挥博物馆的窗口作用
        不断完善博物馆在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功能。充分发挥博物馆以物知史、以物见人、传承历史、传播文明的作用,着力打造一批专题固定展览,挖掘推出一批专题类博物馆,不断丰富馆藏展品,使博物馆成为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的缩影,成为市民游客了解昆明的窗口。
        (三)完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
        建立博物馆免费开放运行绩效评估管理体系。不断推动博物馆陈列展览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推动文物展示利用方式的融合创新。提高博物馆数字化水平,推进“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建设网上博物馆。加大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法的运用。鼓励各类特色主题博物馆开展中小学研学活动。不断扩大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覆盖范围,促进馆藏资源、展览的共享交流。
        (四)探索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
        一是探索文创开发体制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文化文物单位在确保公益目标、保护好国家文物、做强主业的前提下,采取合作、授权、独立开发等方式开展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探索成立市级文创产品开发平台,探索合理分配机制。二是扩大文创试点单位规模。以云南陆军讲武堂博物馆文创试点单位为基础,发挥昆明市博物馆、非遗中心等的纽带作用,积极申请扩大文创试点单位范围。对区域内资源进行整合,突出文化特色,重点开发一批文创精品。
  • 博物馆概况 | 常设展览 | 市博收藏 | 本馆资讯 | 文博集萃 | 访问[51285938]人次
  • Copyright(c)2009-2016:Kmmusenm.com 2016 昆明市博物馆   地 址:云南省昆明市拓东路93号
  • 滇公网安备:53011102000142号  备案:滇ICP备09004979号-1  云南网警 网络报警
  •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