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馆内资讯
  • 九龙红军烈士洞工作回顾
  • 作者:考古部  发布时间:2023-5-19  已被阅读:6868次

  • 九 龙 红 军
      烈士洞工作回顾  


        2023年5月6日,21具红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禄劝县九龙镇红军洞遗址举行。青山埋忠骨,山河念英魂,时隔88年后,当年在一处落水洞英勇就义的红军战士们,安眠于新建的烈士陵园。

      红军烈士永垂不朽  

    红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图片来源于网络)

        昆明市禄劝县九龙红军烈士洞位于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九龙镇树渣村委会鲁筷村西金钟山半山腰上。据相关党史文献记载1935年5月初,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红三军团长征经过禄劝县九龙地区时,留下17位红军伤病员养伤,大部队走后国民党九龙区长李瑞庭和土豪劣绅挨家挨户搜查红军伤员,王其英、王有龙、王正帮、朱光荣、傅光林、林开心等17名红军战士不幸被捕,敌人将年龄较小的林开心、彭汉光、刘礼堂、卞邦友、朱汉生5位被强迫当帮工外。王其英、王有龙、王正帮、朱光荣、傅光林、刘金山、傅正祥等十二位红军被杀害于今九龙镇树渣村委会鲁筷村西金钟山半山腰上的一处洞穴内(即红军烈士洞),当地人俗称“红军洞”。根据当地政府收集整理的档案材料记载,当时红军是被国民党反动派强迫百姓推下洞,在连续被推下几位,剩下的红军战士主动跳洞,英勇就义。
        1981年楚雄州人民政府公布九龙红军烈士洞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区划调整后,1985年重新公布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公布为昆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公布为昆明市“两史一情”教育基地。1997年公布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军烈士洞

        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2022年为配合禄劝县进行国家长征文化公园建设,中共禄劝县县委、县人民政府牵头,由禄劝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文旅局、公安局、卫健委、九龙镇政府相互配合,并邀请我昆明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中心、昆明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禄劝县公安局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红军烈士遗骸的清理工作。5月6日,禄劝县启动“红军洞”烈士遗骸搜寻与鉴定工作,我昆明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中心李培聪副研究员与中山大学人类进化与科技考古实验室、昆明市公安局刑事科学研究所、禄劝县公安局等单位的20余人专家组成项目团队,在昆明市蓝天应急救援中心志愿者的密切配合下,深入地穴90米的洞穴,历时1个月。陆续挖掘出洞671块骸骨,并综合采用考古埋藏学、考古地层学、生物考古学、法医人类学、分子遗传学与碳十四测年等方法,对骸骨进行了系统性科学研究。通过团队的科学研究最终确定烈士遗骸个体数为21例个体,综合团队研究结果、公认的党史研究文献等信息,可以确定“红军洞”内特定层位所出人类遗骸,是当年被残害的红军烈士遗骸。

    红军烈士洞人类遗骸检验鉴定报告

    红军烈士遗骸清理工作团队合影
    (图片禄劝县公安局提供)

      烈士遗骸清理过程  

        根据前期相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对红军烈士洞的勘测,该洞洞体较为复杂,洞体垂直高差约50余米,洞口狭小,在洞口往下15米处有斜向转折,转折距离约1.5米,此处为洞腔通道宽度最窄处,仅宽0.65米左右。往下洞底洞腔为坛状大小的空间,洞底平面呈不规则形状,洞底呈上宽下窄,上高下低走势,坡度约30度左右的大斜坡,非常陡峭,洞底被山上冲刷而下的土石、草木等覆盖。洞底土石方总数量约有600立方米。旁边有一支洞,直径约5米,深约20米的竖井(前期已排查此支洞,没有发现有骨骸遗存),可以做为清理土石方的堆放地。

    红军烈士洞洞体三维测绘图
    (图片由禄劝县应急管理局提供)

    红军烈士洞底俯视和剖视图
    (图片由禄劝县应急管理局提供)

        红军烈士洞地处小江断裂带上,历史上地震频发。该洞为典型的卡斯特岩溶地貌,从洞底水位线来看,此洞联通地下河。而洞壁的钟乳石依然在滴水生长,证明该洞洞体结构不稳定,一旦遇到强震,极有可能坍塌。而雨季地下河水也会倒灌入洞内长时间形成深水潭。即使是旱季,周围山体的水也会汇集渗透到该洞内造成洞内极为潮湿。非常不利于打捞工作的开展。全体下洞人员一直对红军先烈满怀尊重和敬仰,接受党多年的培养和教育,有着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工作规程》(2009)、《“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等法律法规要求的规范,将该洞分为A、B、C三个区域,按地层堆积逐层向下进行清理,对烈士遗骸、遗物进行编号、清理、拍照记录,建立数据库。

    未清理时的洞穴原貌
    (图片禄劝县公安局提供)


    烈士遗骸清理现场工作指挥部
    (图片禄劝县公安局提供)


    团队在工作现场研究具体的清理工作方案
    (图片禄劝县公安局提供)

        联合工作队严格参照《田野考古工作规程》(2009)的规范要求,克服洞内空气稀薄、缺氧、潮湿等恶劣工作环境,每天依靠自己的双手通过接力的方式的将数百立方米的石块、泥土、树枝、建筑垃圾、动物骨骼清运到支洞堆放,终于在距离固定水位约3米的B区中段、C、B区交界处、C区上段和C区下段在乱石堆中发现大量散落的人骨遗骸,共计17处骨骸堆积。

    红军烈士遗骸清理工作照一
    (图片禄劝县公安局提供)


    红军烈士遗骸清理工作照二
    (图片禄劝县公安局提供)

        因为洞口未封闭,远离村庄,无人值守,加上相关部门疏于管理,附近村民把得瘟疫死亡的牲畜,都往该洞丢弃。导致在清理时,人骨与兽骨夹杂在一起,给清理工作造成非常大的难度,几乎每根骨头都得法医及文物工作者鉴定后再进行处理。发现的骨骸的区域位于洞底部一转弯处,中间有一凹槽,地势东高西低,且均位于雨季涨水的深水潭区域。人骨均被石块叠压,与相关党史文献记载是相符合的。通过科学的体制人类学鉴定,有保存较为完整的头骨,肢骨等数百块。对其进行了编号、拍照记录,做统计表等。

    被石块叠压的红军烈士遗骸
    (图片禄劝县公安局提供)


    细致清理
    (图片禄劝县公安局提供)


    认真记录
    (图片禄劝县公安局提供)


    清理出土的红军烈士遗骸
    (图片禄劝县公安局提供)


    清理出土的革命文物
    (图片禄劝县公安局提供)

        清理完毕的人骨根据县委政府的工作安排,举办了简朴、庄重的遗骸出洞仪式并将其暂时保管于禄劝县公安局。最后委托国内做过红军烈士遗骸鉴定的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李法军教授团队进行鉴定和研究。

    红军烈士遗骸出洞仪式
    (图片禄劝县公安局提供)

        文物部门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红军烈士洞的管理部门,参与遗骸清理是文物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昆明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中心接到禄劝县相关部门就此次工作给予设备及人员支持的函后,由李培聪携带相关设备器材参与此次工作。此次清理工作中文物部门积极履行职责,吃苦在前,每天与公安法医、昆明蓝天救援志愿者索降到垂直深度达50多米深的洞内开展工作,历时一个月从未休息。
     
    下洞前的健康检查
    (图片禄劝县公安局提供)


     索降下洞
    (图片昆明蓝天应急救援中心提供)


     深邃的洞穴
    (图片昆明蓝天应急救援中心提供)


     清理表土
    (图片禄劝县公安局提供)

     
      2023  
      科学清理和保护  


    义不容辞


        此次清理工作均在保护范围内开展,未对文物本体造成任何破坏,对人骨进行仔细清理后,文物部门指导联合工作队对洞底进行了彻底的清理,洞内前期残留的石块、泥土能够清理都进行清理。清理完毕后,洞底原貌全部展现,坡度已经超过60度,非常陡峭,为了防止洞体坍塌,对其进行采取了科学保护措施,对影响洞体安全的区域全部进行了加固防护。为了防止后期人、畜再次坠落到该洞,同时也为了防止人为往洞里丢弃石块、垃圾,加强文物安全监管,根据文物保护的标准,指导相关部门对洞口进行科学的防护。


     清理完毕的洞穴底部
    (图片禄劝县公安局提供)


     进行科学保护的洞穴
    (图片禄劝县公安局提供)


     进行科学防护的洞口

     
        此次红军烈士遗骸清理工作,是云南省乃至全国第一次考古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索降到达深几十米的洞穴进行文物考古工作的尝试。与公安法医学、分子人类学等学科展开了全方位的合作。为以后昆明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中心在昆明地区开展洞穴考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THE END



    文字供稿:李培聪
    美化编辑:饶睿
    网络技术:秦惟跃
    审核监制:陈浩  李晓帆  杨宏伟  张俊杰
  • 博物馆概况 | 常设展览 | 市博收藏 | 本馆资讯 | 文博集萃 | 访问[49932360]人次
  • Copyright(c)2009-2016:Kmmusenm.com 2016 昆明市博物馆   地 址:云南省昆明市拓东路93号
  • 滇公网安备:53011102000142号  备案:滇ICP备09004979号-1  云南网警 网络报警
  •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