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昆明历史
博物馆里的“兔”文物
作者:公共服务部 发布时间:2023-2-23 已被阅读:25222次
近日,我馆三件文物登上荧屏,讲述“兔年说兔”的故事。分别是现代绢本工笔重彩花鸟画兔子月季图,明代陶兔,和西汉时期古滇文化兔头形木祖。
兔子自古有祥瑞、聪慧、长寿的美好寓意,受到群众喜爱,在器物、书画中经常出现。
兔子月季图是我馆馆藏珍品。它是昆明近代画家肖士英所绘制的绢本工笔重彩花鸟画。此幅画作动静结合,构图疏密有致。画面中一支月季斜出枝头,与树下兔子形成动静对比。月季花浓淡相宜,阳光照耀下颜色清丽。花叶刻画精细,纹路清晰。白兔半卧在草丛中,闻声回眸,身上的毛发毫发毕现。
近代肖士英绢本设色兔子月季图
工笔重彩花鸟画宋代发展到巅峰,“重彩”讲究画面层次丰富,颜色鲜明,“没骨”特点是不勾墨线,直接用颜色渲染。肖士英年少时东渡日本开启艺术生涯,怀着不让没骨重彩工笔花鸟画落后日本的爱国情怀,他主攻这一技法,学成归国后曾举办庆祝抗日战争胜利画展。解放后为云南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明代陶兔
明代陶兔是我馆馆藏十二生肖之一,高6.2厘米,长9.7厘米,宽4.5厘米。整体造型圆润饱满,四足,小短尾,毛色略显微黄,躬腰曲身,体态肥硕,双目圆睁,两耳紧贴颈背,微露瓣嘴,憨态可掬,造型写实,雕琢简练古朴。
兔头形漆木祖
古滇探幽展厅展出的兔头形木祖复制件是古滇文化中的祭祀用品,原件出土于西汉时期官渡羊甫头墓地。这件漆木器高约13.2厘米,长约21.6厘米。兔子前肢伏卧,耳朵竖立,整体形象朴实而不失灵动。
寅去卯来,玉兔登场。博物馆里的兔子形象不仅是各个历史阶段民间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也为今人提供途径去探索兔文化的内涵及其变迁。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