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学术园地
  • 简述智慧博物馆的构想
  • 作者:研究部  发布时间:2019-5-24  已被阅读:12553次
  •  来源:《中国民族博览》杂志  时间:2017-05  作者:秦惟跃

        摘要:博物馆智慧化建设必将为博物馆未来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随着计算机技术与博物馆工作逐渐贴近,人们在工作中不断探索、研究,寻找计算机技术与博物馆的契合点以提高业务管理水平。
        关键词:智慧型   博物馆
        2016年3月,国务院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科技支撑,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文物保护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创新。纵观国内外文博产业发展,综合了信息化、虚拟化、自动化等高科技元素的智慧博物馆已成为保护和传播历史文化的重要手段,成功拓宽了传统博物馆的资源整合与教育宣传功能,并在交流互动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智慧博物馆就是利用当代科技中引人注目的数字化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将传统博物馆所具备的职能以数字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用数字化技术在互联网和博物馆网络之间实现信息的采集、管理、开发与利用,既实现内部资源的优化整合,又塑造外部宣传互动的全新体验。 
        博物馆智慧化建设必将为博物馆未来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随着计算机技术与博物馆工作逐渐贴近,人们在工作中不断探索
    研究,寻找计算机技术与博物馆的契合点以提高业务管理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智慧博物馆建设已成为国内外博物馆发展的重要趋势。经了解,南京博物院、武汉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等一批综合性博物馆已走在了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前列,其虚拟展厅、手机APP等项目在博物馆行业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而个人认为,智慧博物馆主要应该包括:1、藏品管理系统及数据库的建设;2、网上虚拟游览系统的建设;3、新媒体宣传推介;4、多媒体技术的应用;5、实体数字展厅的运用等组成;6、机房建设。下面就对我构想的智慧博物馆做一下简单的论述:
        一、藏品管理系统及数据库建设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已基本结束,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经过三年的艰辛努力,现已获取几千GB的数据信息、图片资料,如此庞大的电子数据需要整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所以需要建设一个藏品管理系统及数据,为博物馆展陈现代化、数字化奠定基础,数据库系统提供和处理海量文物藏品信息,包括文物基本信息、二维照片和三维数据,结合传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交互技术使博物馆展览陈列虚拟数字化。另外,利用藏品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能提升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和研究等职能工作,更能对发挥博物馆陈列展示、教育、服务大众的职能起到推进作用。其次,该数据库要开发独立专家、文物高级爱好者的专题数据库模块,给专业者们一个互动的空间,不受空间和地域的限制,起到扩充文物数据库作用。普通用户在指定网站点击数据库查询,就可根据时代、类别、收藏单位、文物名称等基本信息查阅感兴趣的文物藏品。由于数据库是定位在全国范围之内,因此可查找的范围极大,基本涵盖了全国公共博物馆馆藏文物信息,以此实现足不出户即可实现查阅浏览的愿望。藏品数据库及管理系统的建设实现了博物馆文物数据资源的共享,市民可自主查阅和浏览藏品信息,真正的体现了“文化惠民”的服务宗旨。
        二、网上虚拟游览系统的建设
        网上虚拟游览系统现阶段主要依靠以下几种手段实现:360度全景展示即将博物馆馆所外貌及馆内展览通过虚拟漫游的方式呈现到网络平台,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让观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参观整个博物馆;该技术将有形的文物及展览资源虚拟成数字化信息展现于计算机网络世界,突破了昆明市博物馆管理和展览在时间、空间、环境、地理区域上的限制,实现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发挥博物馆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的功能,造就“永不闭馆”的博物馆。藏品3D展示技术可以让观众通过拖拽、放大、缩小等实际操作,更加详细直观的浏览珍贵文物,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的实物观赏体验;该技术将昆明市博物馆重要文物藏品进行三维数据采集,通过后期处理,将珍贵的馆藏文物以精美的3D文物模型呈现在公众的眼前。同时合理运用语音讲解、视频短片及多种互动游戏等形式,极大的提升市民浏览网站的体验感。语音讲解可帮助观众在网站、手机APP、实地参观等不同渠道参观过程当中获取更多文物的信息,加深观众对文物的了解。语音讲解拟录制中、英文语言两种版本。另外还通过网站、电子大屏幕、多媒体互动墙等多种手段对外宣传展示,提升博物馆的影响力。
        三、新媒体宣传推介
        基于移动网络平台的新媒体越来越受人民群众的关注和喜爱,并已逐渐成为大众传媒的新潮流。微信公众平台、移动端APP等作为博物馆新媒体推介的主要技术手段可以跟博物馆数字化综合网站实现优势互补,既可以实现发布展览信息、查询藏品数据、展示文物藏品等网站功能,又可以将博物馆装入口袋。新媒体宣传推介包括建设微信公众平台和智能移动导览系统即APP。该媒介能通过视音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为不同的观众,提供特定的有选择的信息,让观众在游览过程中参与互动,尝试全新体验。同时为博物馆收集观众反馈的信息,帮助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城市文化使者的功能。另外,新媒体宣传媒介将突破空间的限制,观众可以更主动及直观的进行移动式的学习和交流。不同的导览载体,可以有效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感,进而辅助各馆展览内容展示及教育功能推广,让城市历史文化价值更加具体化、形象化,用多媒体的手段形象具体的展示博物馆的精神风貌及馆藏内容。
        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包括各类触摸屏、PAD、大屏幕、投影仪、3D全息投影、VR虚拟现实、语音导览器等,综合运用以上手段可以更好地展现博物馆数字化成果。首先,可以利用数字化采集成果制作多媒体互动墙,通过先进的高分辨率、高饱和度的显示技术、无缝拼接技术与高精准度的多点触摸技术,让观众可以更直观地查询数字信息,以提升参观质量及互动体验;其次,可以利用触摸屏查询机、平板电脑、投影仪、语音导览机等设备辅助观众参观游览,丰富博物馆的展示手段;让公众真正享受到智慧博物馆这一文化大餐。
        五、数字化实体展厅的运用
        通过虚拟合影系统、文物互动拍照系统的建设,打造一个实体的数字化实体展厅。可以利用虚拟合影系统集拍摄、场景库、虚拟合成、照片打印多功能与一身, 纯傻瓜式遥控操作,拍摄过程极具娱乐性和趣味性。场景库里拥有多种高清场景,配合独有的软件系统,能模拟人物在各种真实环境中的影像表现,实现了人物在影像中的阴影、倒影等效果,拍摄的效果立体逼真,与身临其镜拍摄效果完全接近。拍照者可以从大屏幕中看到自己在照片中的表情、姿势等效果,满意后进行远距离地操控完成拍摄。可以将照片自主发送到网络或者现场打印出来,让观众多元化地体验展览,使观众在参观中互动,在游览中学习,从而实现博物馆传播教育的核心目标。
        六、机房建设
        智慧博物馆项目的正常运行,需要强有力的硬件支持,机房建设必须综合考虑以下四个方面:数据的安全性、准确性;服务器的可靠性、可扩展性;机房环境的封闭性、可控性;网络系统的安全性、流畅性。
        整个智慧博物馆建设的软件及硬件设备技术要求主要还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先进性和成熟性:应该采用进行且成熟的多媒体技术、B/S架构、Web2.0技术、J2EE技术、智能存储和安全管理模块,从系统设计、系统集成、设备选型及工程施工等多角度考量,符合博物馆业务、机房建设的行规和标准。采用符合国际国内校准的、成熟的技术,并兼顾最新技术的发展方向。
        2、易用性:应该具备完善的功能,设备操作简单、直观、维护管理方便,极大提高管理员的工作效率。
        3、安全性:安全是系统正常的运用保证,建设要坚持信息化安全与建设同步发展的原则,加强系统安全建设,堵住安全的漏洞,确保系统不受病毒感染、黑客攻击,同时还应具有严防信息泄密和保密性,最后应具有检错、纠错能力,具有完善的备份措施。
        4、可靠性:系统必须稳定可靠,能够确保各项工作正常运转,每年的宕机时间不超过12小时,不会因错误的操作或其它原因导致数据错误或系统崩溃,特别要提供完善的数据备份策略。
        5、开放性:系统及软硬件选用的技术平台、技术路线和技术架构要具有开放性,便于今后的扩展,更重要的是应该提供和其他系统的兼容性,可以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的接口,便于今后的数据交换。
        6、规范性:在建设中应该严格的坚持规范标准、资源共享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司法行政信息化标准规范进行建设。
        7、可扩展性,具体可体现在三个方面:
        1系统平台的扩展性:
        系统平台的扩展性主要考虑的是可移植性、跨平台性、充分考虑今后系统升级扩容的需要。
        2技术构架的扩展性:
        技术构架的扩展性主要考虑的是选用技术构架必须具有开放性和平台性,系统设计模块化、构件化,并且能在统一的平台上集成。
        3需求变化的扩展性:
        需求变化的扩展性主要考虑的是应用系统需求多变的特性,易于进行功能扩充,并为其它业务应用软件提供灵活的接口,在用户需求和系统运行环境变化时,最大限度地降低由此引发的系统维护。
        综上所述,在发展趋势上,智慧博物馆已成为国内外各大博物馆扩大自身影响力的全新平台;在社会效益上,它可以更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  黄青松:《从数字到数据的智慧博物馆》;《城市商报》2016年4月18日
        [2]  宋新潮:《关于智慧博物馆体系建设的思考》;《中国博物馆》2015年02期。

     
     
  • 博物馆概况 | 常设展览 | 市博收藏 | 本馆资讯 | 文博集萃 | 访问[48635182]人次
  • Copyright(c)2009-2016:Kmmusenm.com 2016 昆明市博物馆   地 址:云南省昆明市拓东路93号
  • 滇公网安备:53011102000142号  备案:滇ICP备09004979号-1  云南网警 网络报警
  • 关注官方微信